签署offer:面试通过之后,Recruiting的同事会与申请者沟通offer细节。通常校招offer的内容为标准内容,除了工作地点和入职日期之外可以变更的内容不多。社招offer则可能有更多的灵活性,但不会超过麦肯锡内部设定的底线。
完成整个招聘流程大概需要1-3个月,校招因为时间相对固定所以较快,社招通常所需时间更长,运气不好的话小半年都有可能。
- TD(Turn Down):拒;
- PH(Possible Hire):不确定;
- SH(Strong Hire):过;
- DH(Distinctive Hire):坚决过。
如果在PEI和Case里都有1分的话,基本就是TD;如果PEI和Case的六项得分中有一个1分的话,除非有一个以上的3分,否则最多是PH;如果六项得分都是2分,只能是PH;如果六项都在2或2以上,那么可以是SH;如果六项中有一半以上是3,其余为2,那么可以是DH。我个人会极力避免给PH,我觉得可以就给SH,不行就直接TD。
无论第一场面试的结果如何,申请者都会完成第一轮面试,换句话说,只要进入面试流程,那么至少会做两场面试。这两场的结果一般来讲只要有一场是TD,基本就是TD了,除非另一场的结果是DH,而且另一场的面试官非常坚定的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申请者。如果真的出现这种矛盾的情况,会增加一场第一轮面试,然后综合讨论决定。如果一轮当中的两场面试结果都是PH,那么最终结果是TD。如果两场结果最多一场PH,另一场是SH或更高,那么可以进入下一轮或者拿到offer。
从决策方法上可以看出来,如果一个申请者仅仅达到要求(单场面试六项得分都是2;或者同一轮面试结果均为PH),是不会被录取的。要想通过就必须有闪光点,必须至少在一个或更多方面超过要求的水平。
- 对学校的要求:老看见有人问“target school”的事,麦肯锡没有所谓“target school”,校招的申请对所有应届大学生开放。但不是没有要求,一般是要求“一流大学”。这个“一流大学”并没有明确的范畴,有一点要澄清,麦肯锡并不是只招北清复交,我见到有不少其他学校的入职。每年9-10月份麦肯锡会到5-7所学校进行宣讲(中国大陆),由于时间和人手的制约不可能校校俱到,但一定是欢迎其他学校的同学到有宣讲的学校参加。因为北清复交本身是国内顶级大学,同时又在北京上海这两个麦肯锡有比较大办公室的城市,所以每年都会有宣讲。麦肯锡还会选在北京上海之外的1-3所学校开展宣讲,每年都不太一样,我知道近些年去过的有西安交大,中山大学,南京大学,浙江大学等等。虽然每年校招拿到offer的人不多,但其实并没有名额限制。原则是能通过面试考核的全都要,通不过的一个不要,申请者并不与其他人竞争,只看自身是否在整个应聘过程通过考核。
- 对专业的要求:麦肯锡对申请者的专业没有要求。我引用并翻译麦肯锡官方网站对于这个话题的描述:“我们招收的应届毕业生来自于多种背景—并没有某个“正确”的专业或课程。我们所招收的人具备一些共同特点,包括优秀的学术成绩,领导力,和校内或校外的工作实习经历。我们寻找优秀的有潜质的问题解决者—其他的我们会教你。”
- 对成绩的要求:要求申请者成绩优秀。
- 对实习的要求:没有要求必须有什么样的实习经历,但没有任何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实习经历基本难过关,而一流企业、顶级投行、MBB的Summer等实习经历肯定加分。这里要强调两点,一个是MBB投行PE等的PTA加分不高,因为PTA通常不是正式渠道的实习招聘,更多是基于项目或临时需要人手,并不能说明申请者的资质;另一个是实习经历不要作假或吹牛,PEI时面试官会基于申请者的过往经历进行讨论,往往问的非常细,露出马脚反而扣分。
- 对语言的要求:除汉语外,英语是必须,其他不要求。对于英语,不要求考什么证或级,但笔试和面试都是英文,能不能通过就看水平了。
– 正常讨论问题而不是被拷问,没听清或没听懂就问
– 保持心态平和,不要计较面试官的态度、风格、沟通方式等,他有可能是故意的
不要做:
– 在简历中作假
– 不听问题,硬搬事先准备好的“答案”,答非所问
– 用“套路”或“标准格式”来分析案例
– 不直接回答问题
三、解决问题的能力
这一能力绝对是极其关键的。麦肯锡受邀为客户解决他们最为棘手和紧迫的问题。你能够从理论和务实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吗? 别人会形容你的观点与众不同吗?你喜欢提出并解决充满挑战性的问题吗? 那么你就是我们想找的。
四、以结果为导向
为了帮助客户获得更大的成就,我们需要的是曾经自己有过伟大建树的人才。我们欣赏的是他们做事的冲劲和毅力,这些素质将转化成为对客户的影响以及麦肯锡自身的持续创新。
五、领导能力
领导能力是鼓舞人前进的力量,也是推动小组提高工作效率的催化剂,对于在麦肯锡取得成功的人它是必备且普遍的能力。但我们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领导方式;我们欣赏那些天生具有领导才能的人,他们能够鼓励下属拥护他们。这也是我们如何帮助客户及自己在组织内创造正面的变革。有人说我们是在自己培养的CEO们,企业家,政客和社会变革骨干基础上打造了一间领导工厂。